說到NIKE的經典鞋款,每個人或許都能說出幾款, 甚至列出落落長的清單,但名單裡如果沒有AIR MAX系列絕對是不及格的!
畢竟普羅大眾對NIKE的第一印象想必是彷彿踩在雲端的"大氣墊".
雖然像AIR FORCE 1這樣的經典鞋款也有氣墊, 但由於沒有外露, 還是少了些視覺帶來的磅礡感受.
而AIR MAX系列正好能滿足這樣的訴求,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的鞋款正是這個系列的開山之作, 由NIKE傳奇設計師Tinker Hatfield 設計的"NIKE AIR MAX 1".
在這裡先跟大家插播一下, 其實在這雙AM1問世前, 其實還有一雙AIR MAX 0,
而這雙AM0, 最終在2015年3月26日的AIR MAX DAY發售, NIKEt穿越時光, 完成30年前的設計.
在查找資料時覺得這段歷史甚至整段NIKE的氣墊演變史都很有趣, 所以這篇文章請先讓我介紹AIR MAX 1 就好, 後續我想在寫一篇關於NIKE的氣墊發展. 請再等等我~雖然以我的發文頻率應該又會拖很久哈哈哈......
☑️UPPER
▶️後跟電繡LOGO
算是復古鞋的基本操作, 而且說真的我自己也比較喜歡電繡, 因為相比印刷或TPU, 更穩固且不易掉色.
▶️鞋面紅色人造皮飾片應用
前套於外腰分段---這樣分段有個好處是節省材料
SWOOSH
後跟下緣
▶️8字射出眼釦
其實這也是一些復古款球鞋上常出現的基本操作.
▶️鞋身網布應用
腰身與外反口, 可以看到腰身的網布網目比較密, 而材料本身摸起來比較滑順一些.
鞋頭是另一種網布, 而鞋頭的網布網目比較大一點, 觸感則比較有感粗糙一點.
▶️織標
正面鞋舌LOGO織標
內部側邊產地織標
▶️織標
使用有點像毛巾布的材質, 由於是白色, 所以比較容易產生髒污.
反口裡內腰有標註尺寸.
☑️BOTTOM
▶️後跟可視氣墊
這就是AIR MAX系列的招牌, 可見式氣墊窗, 透過中底挖空區域, 可以清楚看見AM1後跟的大氣墊.
▶️前掌邊牆凹槽
內腰、外腰都有, 而且並不是平行的, 而是按照人體足部曲折線的大致相對位置設計.
▶️鞋墊
鞋墊NIKE 印刷 LOGO
模壓鞋墊與前掌沖孔, 前掌沖孔有透氣效果.
▶️三色大底橡膠
鞋底經典華夫格紋路大底, 而且與前面說到的模壓鞋墊在在紋路上有很大的相似處.
☑️COMFORT
講到腳感, 如果要用今天的跑鞋來跟AM1做對比, 我只能說AM1是比不上的, 畢竟距離AM1發售的1987已經過了30幾年之久,
NIKE本身的科技創新與其他品牌的資源投入也不是吃素的, 簡單來說AM1的腳感還是屬於中規中矩, 日常走路等功能是可以的,
不過如果把它放在跑鞋等功能性較強的定位時, 建議大家還是選購相對專業的運動鞋比較好.
即使在NBA曾經出現Thabo Sefolosha這種穿AIR MAX 90打籃球的球員, 為了自身安全著想, 還是建議買籃球鞋喔!
☑️END
最後由於在寫這篇文的時候頓時靈感乍現, 很想寫看看NIKE氣墊演變、Air Max系列演化等等主題,
算是幫我自己多挖了幾個大坑, 來替自己2025許幾個宏願 "Air Max系列" "NIKE氣墊演變"~希望自己能達成
感謝各位來看我的文章, 希望文章讓大家滿意.
下一篇看什麼?
品牌系列相關:
球鞋相關:
[分享] 第一次人們踩在雲端---NIKE AIR MAX 1
[分享] The one before the one 在AJ1之前---JORDAN AIR SHIP
[分享] 穿上它來COS兵馬俑吧! ---AIR JORDAN 14 LOW X CLOT TERRACOTTA
[分享] 回味叱吒1992年奧運的經典鞋款---NIKE AIR FLIGHT LITE MID
[分享]再現的經典全掌Max氣墊---NIKE X STÜSSY Air Max 2013
[分享] JORDAN正代的大和文化---AIR JORDAN XXXVI RUI 八村壘
[分享] NIKE X CLOT 的經典濫觴---NIKE X CLOT Air MAX 1 Kiss of Death 死亡之吻
[分享] 與Jacquemus替經典的Air Force 1套上法式優雅---NIKE J Force 1.
[分享] 被神擁抱的那晚-35秒13分的奇蹟-ADIDAS T-MAC 4
[分享] 紀念NIKE SB長眠的傳奇---NIKE SB DUNK LOW SANDY
[分享] NIKE氣墊的極致體驗---Nike Zoom Double Stacked
[分享] 當經典質感置於現代---ASICS KAYANO 14
[分享]-老鞋新談-高配置的團隊鞋款---Adidas Crazy Explosive 2016 Primeknit
[分享] 未來的鞋子這樣穿?---Nike Adapt BB 2.0
[開箱] 日本品牌的匠心獨具--- ASICS TIGER GEL-PTG MT 澤北榮治
[開箱] 相對於正代的升級?--- Jordan 33 SE
球襪相關:
[分享] 台灣製專業品牌EGX球襪比較---P82A, P82I, P82X
[開箱]買Curry球鞋搭Nike襪很奇怪?那你能試試---UA Phenom SC30 1.0+2.0 Crew
[分享] Nike NBA 球襪大比較---NikeGrip Power Crew V.S. Nike Elite Quick V.S. Nike Elite Crew
[開箱] 如果穿膩了外國大廠牌,你還可以選擇---OH9黑狗兄競技籃球襪
[開箱] 不管有沒有打球都能來一雙---Nike Elite Crew
[開箱] 平價牛肉---迪卡儂Decathlon Tarmak 500 Mid
[開箱] 籃球襪的王者---NikeGrip Power Crew
[評論] 給你非頂級但絕對夠用的實戰好襪---Nike Elite Quick
[評論] 在球場穿得好看又舒適的經典球襪---Stance 359+Stance 559
[開箱] 除了學長姊都穿的美津濃,你還能選擇---OH9黑狗兄競技排球襪
設備相關:
[分享] 收音之餘的視覺享受---HyperX QuadCast S
生活相關: